台灣國民所得 - 國民所得毛額

註冊

國民所得公式.webp

國民所得公式 - 台灣國民所得 - 國民所得毛額

定義:一國國內在一定期間所生產供最終消費的財貨與勞務的市場價值。 1. 國內vs. 國民. GDP vs. GNP. GNP=GDP+本國人在外國的生產-外國人在本國的生產.

TWD 110.65

國民所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總所得 國民總所得(GNI)是所有生産要素的所得,即等於工資、租金、利息與利潤之總和。 此方法得出的是按要素成本計算的國民總所得(英語:GNI at factor cost)。 若加上 

國民所得與物價指數

國民所得除以總人口即得平均每人所得。 國內生產毛額為在本國疆域以內所有生 產機構或單位之生產成果, 不論這些生產 者係本國人或外國人所經營者。 「生產成果」是指附加 40 頁

個人所得與國民所得有何不同?

答: (一)國民所得分按要素成本計算及按市價計算兩種,按要素成本計算之國民所得為一國(或一定地區)全體常住居民提供生產要素從事生產,在一定期間內獲得報酬之總額;凡非由生 

NI

同稱:「國民所得」、「NI」。 指一個國家在一段期間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勞務,用要素價格計算的價值淨額。 即國民所得等於國民生產淨額減去間接稅(IT)。 公式:NI=NNP-IT。

國內生產毛額- 維基百科

由於出口毛額減去進口毛額等於淨出口(NX),所以公式可表示成: GDP = C + I + G + NX. 國內生產毛額要計算出口是因為本地公司所生產的商品不一定全部反映在本地私人消費(C) 

國民所得與物價指數-知識百科

NNP=GNP-折舊(Depreciation,D) =C+(I-D)+G+X-M